为进一步落实新课标理念,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,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,一年级数学组开展了“一人一课”活动。
郝建芳老师以《生活中的位置》为课题进行授课,以情境为导入,出示学生熟悉的教室座位图,提高其学习兴趣,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。认识“上、下、左、右、前、后”之后,学生在描述“我在教室里的位置”一活动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,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。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引导相结合,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,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。
夏悦老师以《得数是6~9的加法》为课题进行授课,以情境为导入,出示主题图,学生根据图片说图意,初步感受根据一幅图可以说三句话。然后学生操作小方块,把刚刚的思考过程表示出来,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,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是把左边和右边的小方块合起来,再引导用加法列算式。接着借助数轴,明确加法的计算方法,掌握加法的计算的道理和方法,初步理解数数与加法运算的关系。最后观察“一图两式”,明确算式间的联系,深化对加法意义的认识。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,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,发展观察、比较、抽象等思维能力,形成初步的用数和运算交流的意识和能力。
李宁老师以《连加、连减和加减混合》为课题进行授课,以情境导入,首先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,在图片上新加入一个信息,学生说图意,体会两幅图之间的不同与联系,根据信息列出算式,感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。然后借助小方块和数线体会连加的含义,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连加算式,学生在学会计算连加之后能知识迁移,正确计算出连减。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连加、连减和加减混合算式的过程,结合语言描述与操作进一步理解运算顺序,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。
通过这一系列“一人一课”教学研讨活动,教师们不仅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,更重要的是,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,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,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